关于轴承的配合
2022-01-05
主要是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而定:
+ x- R k$ j1 E6 v/ o1 I) u1、轴承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与外壳的配合采用基轴制。轴承与轴的配合与机器制造业中所采用的公差配合制度不同,轴承的内径公差多为负公差,因此,在采用相同配合的条件下,轴承内径与轴的配合比通常的配合较为紧密。轴承外径公差虽为负公差,但其公差取值与一般公差制度也不相同3 |) B0 Q1 _. K* j9 v( R1 |8 K
' i- B# Z5 C% x% s2、一般地讲,对于工作载荷的方向不改变的情况,转动圈应比不动圈有更紧一些的配合。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应采用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采用过渡配合;对于工作载荷的方向随转动件一起转动的情况,动圈就应配合得较松一些,不动圈就应配合得较紧一些。
6 H4 z f( E3 E8 f3、如果轴承内圈随转子轴一块儿旋转,则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应采用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采用过渡配合;如果轴承外圈随转子一块儿旋转,则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采用过盈配合,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应采用过渡配合。$ ^1 C0 T* z' P3 B
4、选择轴承装配公差时,还要注意轴承与相配合零件的工作温度的差异,即考虑热膨胀现象。如果轴承座的温度要高于轴承的温度,则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应偏紧一些;如果轴的温度高于轴承的温度,则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就应偏松一些。
一、配合的选择
. D5 F0 p* P/ U4 {4 `- |, D: { 滚动轴承的内径尺寸和外径尺寸是按标准公差制造的,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松紧程度只能通过控制轴颈的公差和座孔的公差来实现。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采用机轴制。滚动轴承常用的配合。正确选择配合,必须知道轴承的实际负荷条件,工作温度及其他要求,而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因此,多数情况是根据使用精研选择配合的。
' |' z T7 r2 M: q: O/ p
. Y% ^- H2 y( [4 r4 J8 E二、负荷性质 ; u5 z1 W n- Z$ z
选择配合首先应考虑负荷向量相对套圈的旋转情况。按照合成径向负荷向量相对于套圈的旋转情况,套圈所承受的复合可分为:固定负荷、旋转负荷和摆动负荷。 * t1 I" r# R4 s% M
8 D# [4 A" r( [" s- Sa. 固定负荷
& f% O* q& E f/ Q 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由套圈滚道的局部区域所承受,并传至轴或轴承座的相应局部区域,这种负荷称为固定负荷。其特点是合成径向负荷向量与套圈相对静止。承受定向负荷的套圈可选用较松的配合。
$ M- i6 l# o: u4 v9 S# X/ o
! K! k, k" j( L! Yb.旋转负荷 0 U0 f( }7 e- H1 i
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沿滚道圆周方向旋转,顺次由各个部位所承受,这种负荷称为旋转负荷,其特点是合成径向负荷向量相对于套圈旋转。承受旋转负荷的套圈应选紧配合,在特殊情况下,如负荷很轻,或在重负荷作用下套圈仅偶尔低速转动,轴承选用较硬材料和表面粗糙较高时,承受旋转负荷的套圈也可选用较松的配合。
9 o+ K, f4 s* K; y6 \7 h
& x" r' l8 @$ \+ { |( mc.摆动负荷
% j3 U4 L3 N) M0 q! f 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方向不定,这种负荷情况称为摆动负荷或不定向负荷,其特点是作用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向量在套圈滚道的一定区域内摆动,为滚道一定区域所承受,或作用于轴承上的负荷是冲击负荷,振动负荷,其方向,数值经常变动的负荷。承受摆动负荷得轴承内、外套圈与州、轴承座孔的配合都应采用紧配合
如果要使轴承的承载能力得以充分利用,轴承圈或座圈的整个圆周和滚道,必须完全受到坚固和均匀的支承。支承面可以是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对于推力轴承的轴圈和座圈,则应用一个平整的表面。也就意味着轴承座必须有足够的精度,且其表面不得有槽、孔或其他类似的不连续形状,除非轴承座准备用于注油法。这对精密轴承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轴承圈壁厚相对较薄,易于按照轴或轴承座的形状发生变形。另外,轴承圈必须可靠地固定,以防止其在负荷作用下,轴承圈在其配合面之间旋转。
通常,只有轴承圈安装时具有合适的过盈量,才能获得合适的径向定位和足够的支承。轴承圈固定不牢或不正确,很容易造成轴承及其相关部件的损坏。但有时候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或要求不可分离轴承具有轴向位移时,通常不能采用过盈配合。在采用间隙配合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一些特别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因蠕动而导致的磨损,例如:对轴承座和挡肩进行表面硬化处理。